在靠賣烤地瓜賺錢拍電視劇25年後,陳建斌自導自演了電影《一個湯匙》。這部電影改編自胡學文的小說《奔跑的月光》。 在影片裡,他再次用方言表演電影,這次用的是他最熟悉的西北方言。 他說,我們每個人的家鄉話其實就是秘密武器,用方言進行表演,能夠讓演員呈現最鮮活真實的一面。 在創作這部電影的時間裡,陳建斌的人生經歷了前所未有的起起落落。他在媒體看片會中說:「別人拍五部十部電影才能碰到的很多問題,我拍一部電影就全部遇到了」。 因劇中演員出現問題,原定上映時間一推再推。但即使再坎坷,他也從沒有想過放棄,因為這部劇是他和故鄉的聯結,他愛得深沉。 最終,本片於2015年11月20日公映,新款電影海報上寫著「百轉千迴,終見曙光」。 2014年,陳建斌憑藉此片在第51屆金馬獎五項提名中獲得最佳男主角和最佳新導演兩個獎項。 除了以《一個湯匙》獲得兩獎,陳建斌更以《軍中樂園》獲得了最佳男配角的獎項,創下單屆三獎的紀錄,取得了「三冠王」的成就。
「湯匙」在西北方言中是指像傻子一樣認死理的人。 在頒獎典禮上,陳建斌的妻子蔣勤勤說:「他是一個才華橫溢、認真努力、對電影充滿熱情的勺子,一個絕對標準的勺子」。 曾經,面對自己所熱愛的事業,陳建斌是個完美主義者,執著於一切細節。 他希望大家在創作過程當中各抒己見、暢所欲言,齊心協力把每一個鏡頭拍好,但這也讓他飽受爭議,被認為是一個執拗的人,愛管閒事兒,被冠上了“戲霸”的稱號。 在拍攝《一個湯匙》時,陳建斌說:“這次總算可以名正言順地指手畫腳了。”
「以前,有一個年輕的演員,練好了一身的技藝,來到了劇組,他準備用自己所有的熱情,改變這個劇組,改變這個世界,當這個演員成熟了以後,他知道,改變這個世界是不可能的,能做的事情就是改變自己,不要忘記初心,仍然達到目的,這就是面對現實的最好做法。」 為了生存拍電視劇 面對易立競的採訪,陳建斌直言:「沒有人會熱愛電視劇藝術」。
在研讀期間,陳建斌出演了多部話劇,已經在話劇界獲得了一定的認同,但他的收入仍不足以維持正常生活。 「我面臨的不是賺錢的問題,而是賺錢的問題」他這樣評價自己當時的處境。 為了生存,他放棄了出演孟京輝導演的話劇《戀愛的犀牛》,轉而投入電視劇的演繹中,開始成為廣為人知的電視劇演員。 2010年,陳建斌曾出演《三國》裡的曹操這個飽受爭議的角色,和曹操一樣,電視劇一經播出就遭受了許多質疑,認為這部劇在為曹操正名。
陳建斌說,他不是明星,更不是藝人,他只是個演員,只是個從業人員。 他認真地對待自己扮演的每一個角色,潛心創作,對於網路上的評論他並不十分在意。 「自古以來就是,大姦似忠,大偽似真,但是我,仍然是我,我從來不怕別人看錯我”,這是陳建斌飾演的曹操在劇中的一段台詞。 陳建斌更在乎他對他自己的看法,“我能不能瞧得上我自己,這個特別重要。” 陳建斌有著濃厚的“曹操情結”,早在讀研期間,他就把曹操的《短歌行》掛在了宿舍裡,他喜歡這首詩,也很喜歡曹操,也會思考人們對曹操的“梟雄”這一評價。 接到《三國》的劇本時,他提出的唯一一個要求就是:“我要演曹操。”
曹操一句“寧可我負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負我”讓他難以成為仁和聖主,但在他的詩歌《蒿裡行》中又曾悲嘆道:“白骨露於野,千里無雞鳴。生民百遺一,念之斷人腸。” 詩為心生,經過多番查閱資料,陳建斌對曹操這個人物有了更加立體的認識,他挖掘出真實的人性,也賦予了角色以深刻的靈魂。 「菩薩心腸配以霹靂手段」塑造了曹操這個鮮活的人。 他認為,充分地表達出不敢表達的、真實的東西,才能創造出真正深入人性裡面的表演。 他也會在網友的評論中發現一些高手的精彩觀點,他們展現出的能力和才華有時也會征服他,讓他有醍醐灌頂的感覺,這些會讓他有更多的思考。
2011年,陳建斌出演電視劇《後宮·甄嬛傳》中的雍正皇帝。 在這部劇中,他用自己細膩的表演,將一代帝王的敏感多疑、不怒自威以及皇帝的厭煩疲態表現得淋漓盡致,讓人切身體會到他被各方力量牽制的無奈。 憑藉在劇中的出色表現,他獲得了觀眾的認可和知名度。
他坦言,拍攝過多的長篇電視劇消耗了他的許多熱情,儘管不喜歡,但他依然感謝那段歲月、那些戲,是這些讓他如今可以投入到自己所真正熱愛的事業中,但在電影這個他所熱愛的藝術領域缺乏有影響的作品是他所遺憾的。 我必須追隨我的心
在選擇演什麼樣的戲、和什麼樣的導演合作這個問題上,他始終遵從自己的內心,選擇最有藝術價值的題材,這也成了他的優勢。 他喜歡有衝突的、多面向的、立體的角色,喜歡和有「情懷」的導演合作,喜歡小人物的故事。他說,真正難演的也正是那些普通人。 他羨慕自己塑造過的那些角色:《一個無政府主義者的意外死亡》中的“瘋子”,《喬家大院》裡的喬致庸,《三國》中的曹操… 他們的相同之處在於服從自己的內心。 「不傷害別人的情況下,做自己想做的事,那才是真正的人的生活。”
陳建斌內心深處對家鄉的熱愛也指引他加入「安麗」新疆的行列。 身為烏魯木齊生態環境公益形像大使,他始終關注著家鄉的環保公益事業,也曾在《我從新疆來》紀錄片中擔任藝術指導,不遺餘力地支持著家鄉的發展。
如今,再回到烏魯木齊時,陳建斌也會迷路了。他說城市化是好事兒,給了人們的生活便捷。 但在話語之下,依然能夠聽出他對曾經陪伴他長大的八家戶村、體委大院以及上學路上的那些電影院的思念。 陳建斌說,故鄉不是一個地名,而是一個人名,可能是外公外婆,可能是發小同學,可能是初戀情人,想起它的時候,首先會想起那些人。 「因為有個很遠的地方,所以世界上才會有故鄉,所以秋天的時候大雁才會排成行。因為你就在那個地方,所以我才會離開故鄉,所以春天的時候小鳥才會去飛翔。烏魯木齊,你的名字就是美麗的牧場……」在陳鄉自己創作的詩和歌曲裡,我們能夠感受到歌曲裡,我們能夠感受到他最深刻的地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