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提起孫儷[微博],很多人會想到四個字“人生贏家”——無論生活、事業,還是家庭,她似乎都完美地經營着一切。但這,並不是孫儷眼中的自己。 對於此刻坐在新京報記者面前的孫儷而言,有什麼故事可以分享?出道這些年最大的變化?類似的問題她都很怕回答,她说真覺得自己沒什麼故事,也不願意说些階段性的話,一是很難定義,二是容易被別人當標籤。很多誇贊她的詞語,少女感爆棚、電視劇女王,她也不覺得是在说自己。 34歲的孫儷,如今過着自己想要的生活,如同她在微博上講述的那樣,帶娃、練書法、養生、養寵物。她不會去想,如何在忙碌的工作與充實的生活中尋求平衡,更願意享受當下的狀態,“就像我喜歡小朋友,就會盡量把時間留給他們;看到好的劇本,有想拍的衝動就回歸做個好演員。總之要做一件值得的事情,如果不喜歡硬去做,早晚會后悔。” A大女主+古裝,本是不想觸及的題材 從2015年年末開播的《羋月傳》至今,不計重播,孫儷已在熒屏上消失了快兩年。 當初看到《那年花開月正圓》(以下簡稱《那年花開》)的劇本,她的第一反應是“拒絶”,因為有三個關鍵詞她不想觸及——大女主、成長史、古裝。她把劇本甩在一旁,直到導演丁黑[微博]讓她再看一看,她才被劇中周瑩這個角色吸引,“她是個來自民間的普通女子,沒有突然的‘開掛’,樸實且貼近生活。” 片場的孫儷像極了劇中古靈精怪的周瑩,身着囚服也要拉開弓步鍛煉,會毫無顧忌地啃鷄腿……“甄嬛、羋月、周瑩,誰更靠近現實生活中的你?”“我很少拿自己的性格去和角色做對比,每個人的性格都是多面的,不能用某一個詞或是某個形象去定義。拍戲的每天都開心得肆無忌憚,是周瑩這個大大咧咧的角色傳遞給我的,我不知道是我在靠近角色還是她在靠近我,總之出來的感覺還蠻喜歡的。” 接演周瑩,有人说孫儷“食言”又演起了古裝劇,“之前只是對宮鬥戲比較拒絶,因為我不知道自己能再演成什麼樣。我現在依舊害怕重覆,這是每個演員都想避免的。”而周瑩也在潛移默化地改變着她,“我現在已不太在意是古裝劇還是現代劇了。只要角色好,無論她身處在哪個時代,依舊能夠跳出來站在我面前讓我看到。” B當年拍《玉觀音》,焦慮到滿臉青春痘 《那年花開》拍攝前,孫儷就開始做惡夢,夢中的情節不是考試考不過,就是有人來追殺。她说,做惡夢的原因大概源於丁黑的嚴厲。她發微信問丁黑,“還沒開拍就這樣,真正開始演可怎麼辦?” 回到19歲那一年,孫儷在雲南拍攝丁黑導演的電視劇《玉觀音》,非科班出身又沒什麼表演經驗,手上還捏着另一份和公司的合約,寫着“若是最終無能力演出,將取消合作”。只有廣告拍攝經驗的她硬着頭皮上陣,花了一年時間,學跆拳道,到醫院“觀摩”産婦生子,去雲南緝毒大隊實習,用DV拍下隊員執行任務的狀態。 至今提起《玉觀音》,無論是孫儷還是她身邊的人,都會想到“青春痘”:她在演安心的時候腦子裏几乎一片空白,壓力大到半夜和父母一通電話就哭,還長了一臉的青春痘。 這部海岩劇播出后,孫儷迅速成名,而與丁黑導演再度合作,時隔14年,她依舊將其形容為一場“大考”,因為演丁黑的戲仍有壓力,拍的過程永遠都舒服不了。一起重聚的還有《玉觀音》裏的搭檔何潤東[微博],在孫儷看來三個人的變化非常簡單,就是變得越來越好了。除了導演性情溫和了很多,她還在現場不斷給何潤東“催生”,“因為他拍戲時剛結婚。” C演戲就是生活,好作品不是主角獨大 孫儷生於上海弄堂的一戶尋常人家,她喜歡跳舞,總覺得舞蹈美妙。母親發現后,就送她去了少年宮接受專業訓練,11歲那年她曾代表學校赴歐美出訪。四年后,孫儷成為了上海警備區文工團的一名文藝兵,但退伍后分配的工作卻是做服務員。並沒有服從分配的她,開始四處接演出、拍廣告,2000年還曾在電視劇《情深深雨濛濛》中客串伴舞,最終通過比賽被經紀公司發掘。 或許孫儷天生就是做演員的料,出道多年,主演的電視劇《幸福像花兒一樣》《甜蜜蜜》《甄嬛傳》《辣媽正傳》《羋月傳》等,除了給觀衆留下深入人心的角色,口碑、收視均不差。 問她有什麼秘訣,她只給出一句話,“我靠演戲生活啊,我如果都不鑽研、打磨我的演技怎麼生活?” 《甄嬛傳》1800多場戲她占了960場,平均下來每天就要十幾場,一天要背40多頁台詞,四個月沒吃過一頓完整的飯;生完女兒后復出拍《羋月傳》,專門請來歷史教授學習秦史,研讀劇本三個月;《那年花開》她看過無數次劇本,還會一一過目搭檔的劇本,她说這些都是最基本的,也是必須要做到的,“一部戲是一個整體,任何人都是相互的,如果單獨只是突出我的角色,別的角色寫得很傻,這也不是一個好劇本,好的藝術品一定是個集體創作。” 經典是機緣——“角色之間,是無法借鑒的” 演員一旦塑造出了經典,角色的標籤就像個緊箍咒,永遠套在了頭上。“經典的前提是,大家認真地在做,有合適的契機、合適的時間播出,它就會出現在觀衆的面前。作為演員只能追求經過,只能在過程中努力付出,至於結果,我們是很難把控的。” 新作面前,孫儷也不免被旁人問及,擔不擔心觀衆會聯想起甄嬛和羋月,“每個角色都有自己的背景,角色之間也沒什麼可借鑒的,演戲不是流水綫工作,至於觀衆要比較或是想起其他角色不是我能控制的,這是無可避免,但也沒什麼可怕的。” 孫儷守則 工作:拍戲期間關閉一切APP 入行逾十年的孫儷,一直不是個高産的演員,就算處於事業的巔峰期也不過一年一兩部作品,“慢工出細活”成了她的準則。她说,自己不能有太快的工作節奏與生活方式,太快心臟受不了。笑稱可能是年紀大了,作息時間緊張、混亂,整個人就不對了,“《那年花開》大多在棚裏拍,每天就像是上下班,很有規律。我慢慢也了解了自己,如果太混亂、太緊張,就會心情不好、頭疼,也容易感冒。” 孫儷還有個不成文的工作規定,“拍戲期間手機裏的所有APP要完全停掉,包括新聞軟件、社交軟件。微信沒辦法,因為要和幼兒園老師、家人溝通,要不也可以不用。我一直認為做好一件事,需要極致的安靜,不能受外界干擾,要完全沉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