價值觀 錢與名不是我追求的,探索世界才是 “所以你工作方式就是在電影圈先交個朋友,發現大家志同道合,就一起拍戲啦?這樣接戲不會覺得太隨性嗎?”記者問。陳柏霖说:“對啊。畢竟我現在的身份是演員,我是參與別人的創作,用自己的方式演好角色就可以。如果我今天是導演或者是編劇,標準就會高很多,可能就會很挑(剔)。不過我現在是演員,選擇就會很開放,沒有給自己設限,也不會要求一定要演到什麼很難的角色、劇本,很厲害很大的製作。因為想太多的話,表演就(變成)是在做一盤生意,在滿足自己的慾望,並不是真的熱愛表演。我不想要失去我表演的初衷,就像當初《藍色大門》,那是我第一部戲,那時哪看得懂劇本,我都完全不知道自己在幹嘛,可是覺得很好玩。所以我每一次的選擇都從初衷出發,就是第一印象。” “你之前说接戲最怕遇到沒有清晰想法、不知道自己要什麼的導演,那和這麼多新導演合作,遇到這種狀況的風險不是比較大嗎?”陳柏霖回答:“我也不是特別偏好合作新導演。而且我並不覺得新導演就比較沒有自己的東西,其實有些拍了二三十年的導演,也不見得會知道自己拍每一部戲要的是什麼東西。(看起來有過切身深刻體會了)對!哈哈哈,沒有沒有。我的意思是说,其實每一次都是一個團隊合作,我不會去事先評判每個導演怎樣,電影就是有很多隨機的事情,就是大家集中能力做出一件事情。” 陳柏霖除了什麼角色都演之外,還有一個特點就是很多電影市場他都呆過。除了中國,他還試過進軍日本,去年則簽約韓國經紀公司,成為河智苑[微博]的同門師弟。他除了和孫藝珍[微博]合作過電影《壞蛋必須死》,如今他客串的韓劇《怪物》也在播放中,據说他客串出演的那幾集收視率還飆高了。 對於“很漂泊的演員”的定義,陳柏霖承認道,“對,周游列國的感覺。”雖然在電影圈也需要深耕,需要時間積累資源和人脈,但陳柏霖並不打算在一個市場扎根定下來,他说:“這樣做的目的,也是為了成就嘛。對不對?為了一個社會地位。可我想要的不是這些。我覺得生命存在的意義就是為了讓我探索這個世界,我不會被社會定義或者世俗價值觀所綁架。我在這裏安定了,我可以賺很多錢或很多名,就覺得‘耶,我成功了’。那對我來说不叫成功,那些不是我想要的。” 生活 是不是單身?真人秀節目播完才能说! 當記者以為陳柏霖就打算一直以這種隨性、交友、冒險的狀態在電影圈做下去時,陳柏霖又说:“我也不知道是不是會一直保持這種隨性狀態,真的很難说。” “至少現在覺得沒什麼不好,是吧?”記者問。陳柏霖語塞:“就是……我覺得有時候真的要休息沉澱一下。我不斷在看很多電影,拍很多電影,可是我都忘記自己的生活是什麼,真的很可怕。演員真的要有自己的經歷,(演戲時)才會有自己的故事可以去訴说。告訴你一件很誇張的事,就是我的人生裏面,50%的時間都是在講台詞,可能只有一半的時間才是自己的語言、邏輯和思維這樣子。所以現在開始在調整,給自己多一點的時間。(就是把節奏放慢一點?)也不是说慢一點,我在生活上搞不好節奏會更快,會比我工作還累呢。因為我很喜歡探險之類的。” “採訪你之前我搜索你的名字,出來的網頁几乎全都是你那個真人秀的內容。”陳柏霖聽完后笑了,“確實是,我知道。”那是怎麼被真人秀《我們相愛吧》打動的呢?陳柏霖说:“我也不知道耶。當時經紀人说有一個節目找,問我要不要玩玩看,我就说‘好啊玩玩看’。(就抱着玩的心態?)對啊哈哈。(好玩嗎?)好玩,去了很多地方。” 觀衆都很看好節目上陳柏霖和宋智孝這對CP,問他生活中是不是也喜歡宋智孝這類型的女生,目前是不是單身時,陳柏霖沉吟了一下:“我要等節目播完才能告訴你哦,不好意思。” 記者手記 漂浮與沉穩 或許聽過太多標準答案,在採訪陳柏霖的過程中,記者屢屢聽到各種“隨緣”、“隨性”的答案,也是一度好奇這個33歲的演員在中國電影圈中發展會不會太吃虧。 然而,當他说出自己的價值觀不在名利而是盡可能感受世界時,這種擔心顯然也沒有必要。 整個訪談下來,陳柏霖給人以一種在個個都為了票房和獎項而步步為營的影人群像中間嬉笑漂浮的感覺,很輕巧,有靈氣。 他说自己“不在乎世俗價值觀,只在乎生命體驗”的時候,之前他留給記者“嬉皮”的形象又頓時變得沉穩起來,他很清楚自己要什麼,很清楚自己的工作性質,也很懂娛樂圈的浮華景象遠沒有生活那麼真實,能混在名利場而又不迷失的明星,挺好的。
|